贵州省榕江县:以乡村建设评价为抓手,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3-21 作者:辽宁久联 点击数:56890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时提到:“‘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榕江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也是中国乡村足球“村超”的发起地。2023年,一场由群众自发组织、自主运营的乡村足球赛“村超”,在榕江县火热兴起,自开赛以来,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全网浏览量超480亿次,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纪录,成为2023年度最佳“显眼包”,让“村超”一词上榜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凭借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的深度融合,榕江县成为展现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风采的一个样板。

近年来,榕江县以乡村建设评价为抓手,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抓住让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从农房建设、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县镇辐射带动等方面开展评价,构建包括农房建设、村庄建设、县镇建设、发展水平4个方面、5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乡村建设情况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

乡村建设评价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榕江县用行动给出答案:以乡村建设评价为标准,不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体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榕江县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采取综合运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部门座谈等方式,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全面掌握县域、乡镇和村庄建设情况。点面结合精准查找问题,面上聚焦县域统筹,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系统评估乡村建设的共性问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等,找出短板“缺什么、缺多少、哪里缺”,提出对策建议;点上聚焦所评价的乡镇、村庄,形成问题清单,纳入评价报告。

榕江县始终坚持“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根本”的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补齐设备设施短板,截至2024年底,已实现全县19个乡镇、250个行政村(居)、631个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榕江县持续挖掘乡村潜力,结合“村超”,充分挖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出了新思路。榕江县有29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贵州省持续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重点用于榕江县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修缮加固,消防设施、人居环境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水平。2023年“村超”赛事期间,榕江县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住宿业营业收入达3714.8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带动全县1000余人灵活就业。让榕江县传统村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网红打卡点。

榕江县在推进乡村建设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结合“院坝协商”,持续开展“访民情、听民意、与民商、大家谈、解众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榕易谈”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活动的积极性达69.1%,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2023年榕江县在平阳乡丹江村、寨蒿镇晚寨村、兴华乡摆贝村等8个传统村落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整治由政府主导向村民自主的转变,打造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新模式。

乡村建设评价,解锁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继续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如今,行走在榕江县的乡村路上,只见细雨过后的明净路面整洁宽阔,绿树成荫,井然有序,村内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村民用鹅卵石和竹子围成的花园、菜园和果园,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美丽乡村的“颜值”正转化为县域经济的“产值”,乡村全域全时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成交资质 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