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平:“三色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辽宁久联 点击数:657692

以“红”为魂、以“绿”为基、以“古”为韵,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东门村积极推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走进东门村,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成果随处可见。系统修缮后的“橘林谈话”旧址、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庄重肃穆,仿佛在静静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了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鲜活,黄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士发掘梳理了《杨大妈认红军儿子》《红军币的故事》等红色故事,创作了《红军来了橘子红》《打双草鞋送红军》《红军长征过黄平》等文艺作品,精心编创了《红色旧州》情景剧。这些举措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为红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红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开始壮大。当地成立文旅企业,建立起“项目收益归集体”的机制,实现了从“橘林管护—合约食堂—情景剧演出”的全链条运营,并形成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良性循环。如今,东门村的村民们不仅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还能通过在文旅企业务工、参与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红绿古”三色融合,产业发展是关键。黄平县通过党建引领、以“红”铸魂,成功打造了党性教育高地。依托建成的红色教育“阵地群”,当地精心规划了“三址一墓”红色研学线路,积极拓展了“培训+旅游”模式。村集体通过培训收益分成增收,实现了红色资源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以“绿”兴业。黄平县充分利用旧州万亩大坝的资源优势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飞云崖蔬菜)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600亩蔬菜基地,积极探索“党建+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模式,打造田园采摘、特色餐饮等业态,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每到蔬菜丰收季节,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黄平县还注重以“古”传文,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独特的民俗活动都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在这里,游客们既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又能领略到绿色田园的风光,还能品味到古老文化的底蕴。

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古老文化焕发生机。黄平县通过党建引领“三色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这里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提升红色教育的影响力、绿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古老文化的吸引力,让这片红色土地焕发出耀眼光芒,让群众过上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生活。


成交资质 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