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协调、系统谋划、稳步推进”,以数字赋能助力“以需定购”,以创新思维拓展工作路径,扎实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2024年,大连市完成轮候库平台搭建和申请入库工作,共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200余套,其中3个项目、334套房源已完成配售。
为确保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聚焦“为什么筹集、为谁筹集”“在哪筹集、筹集多少”“怎么定价、怎么配售”等关键问题,2024年以来,大连市制定了《大连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大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构建“1+6”政策体系,为轮候库建设提供完备、系统的政策体系依据;建立涵盖多部门的联审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高效精准完成大连市首批3个项目、3400余户申购家庭的资格审核工作,构建长效审核机制。
大连市探索创新工作模式,依托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保障性住房轮候库建设,通过搭建大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实现轮候库入库、购房意愿征集、购房资格申请和审核、房源分配等全流程数字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深化“互联网+”,实现“全程网办”。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管理平台,实现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上线运行,不断拓展服务场景、精简优化办事流程,实现足不出户“云办事”。
其中,保障对象端实现线上轮候库受理申请、项目申购,建立相对完善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和保障对象档案;政府部门端实现多部门间户籍、婚姻、住房及社保情况等数据的共享、互联互通,线上资格审核和配售管理;项目开发建设和收购主体端实现房源管理、展开初审、组织配售和售后管理等功能。“管理平台以信息匹配精准、房源管理灵活、用户体验友好、数据存用安全为核心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智能轮候体系,实现配售流程和数据动态化管理。在系统架构层面,大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采用前后端分离和微服务系统架构,具备较强的政策适配性、可扩展性、数据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业务架构设计方面,构建包含入库申请、申购资格审核等相对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轮候库入库申请实行承诺制,申购资格按项目批次组织联合审核,审核通过的购房资格仅针对同批次项目有效,已购房家庭系统内进行标注不能再享受政策性住房;未成功选房家庭,购房资格失效,其申购信息将保留在轮候库中,待后续项目启动配售时,可再按流程参与配售选房,实现申购家庭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
在配售流程方面,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行现房销售,项目达到配售条件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发布配售公告,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申请、审核、摇号、公示和轮候等功能,采取“顺序+摇号”的配售方式,“供大于求”的情况,可按申购登记先后顺序确定选房顺序;“供小于求”的情况,可组织统一公开摇号,排出选房次序,确保整个配售流程公平、公正。
聚焦轮候库入库家庭需求导向,精准筹集房源。按照以需定购原则,大连市通过线上、线下并举方式开展需求调研。全面摸底阶段性购房需求,2024年7月19日,大连市发布《关于开展大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受理工作的公告》,累计通过管理平台申请入库家庭4970户,入库家庭数量与筹集计划基本相当。联合多部门对各类人才和新就业群体、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基层工作群体3类人群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保障群体意向购买的区域、户型、价格等,进一步摸清拟收购房源的基本条件。
此外,大连市以科学、精准、高效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解读,让符合条件、有意愿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家庭“知晓政策、享受政策”,为轮候库的顺利搭建营造积极有利的舆论氛围。
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市将不断优化工作举措,深入分析轮候库入库家庭住房需求情况,开展常态化受理工作,精准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筹集工作,让更多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